隱翅蟲防制手冊!
危險!自帶毒液,致人毀容的危險小蟲,千萬別用手拍!隱翅蟲防制手冊!
最近,有媒體報道,有人因一只蟲子飛到眼睛旁邊,順手拍了一下,沒想到第二天眼皮中間都潰爛了。另有“受害者”遭遇類似小蟲,引起強烈灼傷、皮炎,出現紅腫最終卻導致皮膚大面積水泡、潰爛。到底是什么蟲那么厲害?
隱翅蟲是何方神圣?
這種小蟲學名隱翅蟲,又稱“影子蟲”、“青腰蟲”,其黃黑相間,身形細長,體長約0.3-2.5厘米,鞘翅很短,腹部全裸,因為乍看像沒有翅膀,故名隱翅蟲。
從外觀上看,隱翅蟲其實和螞蟻長得很像,但和螞蟻不同的是隱翅蟲前翅為鞘翅,常見有毒物種身體由黑黃兩色相間構成,頭部是黑色,前胸、腹部則為橘黃色。而螞蟻類常有一個纖細的“腰部”。
螞蟻常常有一個縮窄的 “腰部”,整體看起來比隱翅蟲纖細很多。
隱翅蟲是鞘翅目隱翅蟲科的昆蟲。在自然界,他們是食腐性或捕食性昆蟲,是許多害蟲的天敵,可惜的是,它們體內含有毒液(隱翅蟲素 ),能夠腐蝕人體組織。如果隱翅蟲進入室內,它們還會在衣柜、綠植等處藏匿和滋生,對家居衛生和人體健康造成威脅。
隱翅蟲的后翅平時隱藏在前翅下方,圖為隱翅蟲展開后翅的樣子,可見隱翅蟲前翅為硬質鞘翅,后翅為膜質的膜翅。
隱翅蟲有很多不同物種,通常出現在人類身邊的有毒種類是配色通常黑紅相間的。
隱翅蟲的前翅為鞘翅,較短,后翅膜翅,折疊,隱藏在前翅下方,只有需要飛行時才張開,因此得名隱翅蟲。此外,醒目的黑紅配色也是識別有毒隱翅蟲的一大特征。
體型很小,威力不小!隱翅蟲一般不叮咬人,但是如果它受到驚嚇,比如被拍打,就可能釋放體內的毒液。如果液體進入敏感部位,如眼睛,就會引起結膜跟角膜的灼傷,不及時*,嚴重的會導致失明。
每年的6至9月,是隱翅蟲大規模出現的時間。該時間段的特點往往結合氣溫高、濕度大、降雨量多、氣壓低的特點。隨著天氣漸熱,尤其是夏季隱翅蟲活動也更趨活躍。
隱翅蟲的危害?
一些類群的隱翅蟲(毒隱翅蟲屬 Paederus)體內會儲存叫做隱翅蟲素(Pederin)的毒素。這種毒素對人類皮膚和眼睛可造成嚴重損傷,但與此同時,也被開發為藥物,用于腫瘤和慢性病變。
皮膚接觸到隱翅蟲毒液后,通常經歷“燒灼感——皮膚發紅、漸至紫紅色——出現大小不等的灰白色*——擴展成片或條狀*——皰破——結痂——愈后受損部位皮膚留下褐色斑痕”的病程變化。(圖片源自網絡)隱翅蟲造成的皮膚潰爛被稱為隱翅蟲皮炎。隱翅蟲皮炎一般6月份開始出現,8-9月份是發病的高峰期,10月份漸漸減少。夏秋季的雨后是隱翅蟲活躍的時期,一般出現在潮濕的草地。隱翅蟲有趨光性,夜間會向燈光處飛行。
如何預防與隱翅蟲接觸?
· 環境整治清除房屋四周的朽木、廢料、雜草。不在室內堆放廢舊物品,保持室內清潔、整齊。
· 密閉門窗
關閉門窗,或使用紗窗等阻隔隱翅蟲進入室內。
· 減少光源
由于隱翅蟲有較強的趨光性,夜晚不開燈,或使用窗簾遮光,可以避免吸引隱翅蟲進入室內。
· 戶外防護
隱翅蟲棲息于草地、公園等有土壤和植物的地方,戶外活動注意穿長袖長褲,或防護服,可以使用驅蟲藥劑驅避隱翅蟲。在草地等野外環境休憩,檢查周邊環境,小心隱翅蟲出沒。
遭遇隱翅蟲,如何避免受傷?
· 避免驚擾、拍擊
如果隱翅蟲落在身體上,不要直接拍擊,可用嘴吹氣將其驅趕,或用書本等物品將其輕輕拂走。貿然襲擊,很容易刺激隱翅蟲進行自衛反擊,釋放毒液。
如果是在家里發現的隱翅蟲,可以借助一些工具,比如用膠帶粘住,或者用紙巾捉住扔掉。
使用驅蟲產品可以一定程度減少隱翅蟲進入室內或與人類接觸。
· 避免二次接觸
如果不慎接觸了隱翅蟲的毒液,不要用患處接觸其余部位的皮膚。比如不要用沾染毒液的手去接觸身體。使用水、肥皂等清洗患處。如果情況嚴重,應盡快尋求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救治。
· 化學防制
聯系專業蟲害防制機構,使用專業藥劑防治隱翅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