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風雨時,昆蟲如何應對?蒼蠅和蟲子都去了哪里?
暴風雨時,昆蟲如何應對?蒼蠅和蟲子都去了哪里?
人和動物*的差別,就是人會使用多種工具。
一到下雨天,人們就會有多種避雨的方式,雨傘、雨衣、塑料袋,還有就是待在房子里,但地球上大多數生物就沒有這樣的避雨工具。
尤其是那些成天在身邊飛來飛去的昆蟲,對我們毫發無傷的毛毛雨,對它們來說,可能是“山洪”。
那么,昆蟲是如何應對雨天的呢?暴風雨時蒼蠅和蟲子會去哪里?
下雨天,是昆蟲的一項挑戰。
小而靈活、能飛是大部分昆蟲都有的優勢,但在惡劣的天氣,暴風雨或寒冷時候,這些優勢反而變成劣勢。
大自然中,大部分的昆蟲是變溫動物,但并不完全是,像黃蜂、蜜蜂、蝴蝶等昆蟲是恒溫的,這也就意味著,大部分的昆蟲是看天吃飯的。
天氣暖和時,新陳代謝就很旺盛,充滿活力且高度活躍;而當天氣變冷時,則相反,這也是夏天蚊子多的原因。
若遇到下雨天,那么情況只會更糟糕。
當昆蟲被淋濕后,雨水增加額外的重量,使得飛行變得困難,再加上較低的能量水平,在潮濕或寒冷的天氣里,這可能會使昆蟲變得脆弱,而且不再像平時那樣靈活。
試想,當雨滴以16千米/小時的平均速度落下時,就算大多數昆蟲有堅硬的外骨骼作為“盔甲”,但面對雨滴如此大的沖擊力,也是于事無補,隨時都可能喪命。
經過一次一次挑戰,昆蟲開始尋找掩護。
考慮到風和雨的風險,許多昆蟲做了合乎邏輯的事情,尋找庇護所。
等雨來了再找庇護所,肯定來不及,因此很多物種就有了預知天氣的能力。
許多物種對氣壓變化非常敏感,能夠預測何時會下雨,何時會出現惡劣天氣。在每一次暴風雨來臨前,它們可以提前尋找庇護所。
一般來說,離開天空,鉆到某種類型的掩體下面是最常見的反應,鉆進圓木或地下,或在樹葉、灌木叢、巖石或建筑物的屋檐下休息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昆蟲都這樣,因為有些昆蟲能更好地抵御強風和雨滴的沖擊。
體型大一些的昆蟲,如甲蟲和蜻蜓,能承受雨滴的沖擊,也更能控制它們在風中飛行的方式。
令人詫異的是,體型非常小的蚊子,也有這樣的生存技能。
研究表明,蚊子實際上并沒有受到雨滴的影響,可以說,蚊子不會抵抗這種沖擊,而是會“乘風破浪”,當雨滴砸向它后,可能會下降幾十英尺,*從雨滴下逃出來。
蚊子全身都是*的防水毛,排斥水如同雨衣,讓蚊子可以輕松從水滴中逃出,繼續飛到別處。
你以為一場小雨就能把昆蟲擊倒嗎?
一場雨,對一些昆蟲來說,就是滅頂之災,但對于一些智慧的昆蟲來說,簡直是一個天載難逢的好機會。
當大家都在躲雨的時候,蚊子就可以在這時尋找食物,沒有任何威脅;雨天的到來,對于有的昆蟲來說,是一種信號,交配時間到了。
*
下雨天,大多數人都盡量避免在雨中行走,而只有小部分人,在享受雨和雨帶來的氛圍,下著蒙蒙細雨的斷橋,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場景。
同樣的,對于大多數昆蟲來說也一樣。
對于惡劣的天氣,昆蟲有各種各樣的策略,躲避,找庇護所,甚至利用雨天為自己謀福利。